只要出門旅行,外幣自然不可或缺。即使一卡在手,世界通行,發卡公司及銀行亦會根據匯率收取等值港元。對「息魔」而言,高息外幣亦是收息可行選擇,人民幣、澳元、紐元為常見投資對象。當中最大風險,則非匯率變動莫屬。

匯率升跌原因?淺談經濟理論

一個國家的貨幣升跌,主要與其經濟情況有莫大關係。從經濟學其中一個著名理論,三元悖論 (Impossible Trinity) 的構成部分,資金流動、貨幣政策、匯率制度即可窺探當中原因。

以人民幣為例,自從中國開放市場,經濟發展迅速,吸引大量外國資金湧入,令其需求有增無減。只要政府不會如同津巴布韋,濫發鈔票令人信心盡失,匯價自然有所支持。同時,中國實行資本管制,令資金易入難出,加上人民幣並非完全自由浮動,故此可令匯價相對穩定。

反觀澳元則為自由浮動,政府亦無嚴格限制資金進出,令其主要受經濟及利率影響。澳洲以出口礦物與農產品為主,產品需求及當地樓市將會影響匯價。由於近年買家主要來自中國,因此澳元走勢多與中國經濟有關。同時,當美國重新加息,澳洲央行避免打擊經濟,未有提高利率,令澳元與美元息差收窄,投資者購買澳元收息意欲大減,亦對匯率構成下跌壓力。

定期存款時間長或短?息率周期要清晰

敍造定期存款,時間長短將會影響利率。一般而言,時間越長則利率越高,主因銀行可以提早鎖定資金成本。但對存戶而言,時間較長亦未必有利。

就如聯儲局於 2017 年開始,加快加息步伐,短期反為更好選擇。假設三個月美元存款利率為 2%,一年則有 2.25%。但市場已有共識,聯儲局不止加息一次,每次亦會增加 0.25%。由此可以推算,選擇三個月再續期,最終利息或會更多。何況不同銀行經常推出存入新資金優惠,不怕麻煩則得益更大。

至於長期存款,則於經濟衰退初期最為合適。2007 年美國次按危機爆發後,聯儲局開始連環減息救亡,不出一年就由 5.25% 降至 0.25%。假如選擇最長年期,則可盡早鎖定所得利息,避免零息慘劇。

外幣相比股票,多被認為風險較低。尤其日圓即使虧蝕,亦可安慰自己,留作旅行之用,至於澳元則有高息加持。事實上,澳元波幅不會比公用股為低,金融海嘯期間,匯價曾經大跌三成,但從低位反彈直至歐債危機,亦累升接近一倍。定期越長,彈性越低,提早取回存款的罰款越高,投資之前必須注意這類存款風險。

Print Friendly, PDF & Email

Facebook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