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延年,作為本地經濟支柱之一的旅遊業大受影響,但同時也讓大家有機會重新發掘香港本地旅遊的樂趣,甚至有機會讓我們去了解自己所屬的社區。但與此同時,以近來 大澳水鄉花燈節 為例,就出現了會場逼爆的情況,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。在發展社區旅遊與維持社區秩序上,我們又應該如何平衡?
事實上,今次大澳水鄉節的例子,就正正反映出過往旅遊業界以景點帶動人潮的思維。其實,在構思新景點、新地標的時候,我們往往會忽略了社區本身的承載力和需要,造成了與社區居民的衝突之餘,長遠的價值也會因為景點缺乏維修、熱潮過去而消卻。
要扭轉這個困局,需要多管齊下的措施,當中發展本地深度遊與社區旅遊就是其中一個可行的出路。例如丹麥官方旅遊推廣機構 Wonderful Copenhagen 公佈了2020年發展策略,指明希望加強旅客與社區的連結,鼓勵業界夥伴及社區內的居民共同創造可持續及長遠的價值。
反觀香港,在傳統的旅遊景點以外,我們又能如何推動社區旅遊,創新新的價值定位呢?我們其實也有不少社區旅遊的寶藏,當中灣仔近年更成為了不少文青打卡的好去處,也有不少社區營造的活動舉行。早前 社企民間高峰會 就辦了一個灣仔的美食導賞團,透過與當區餐廳的店主聊天,體驗灣仔的轉變。由舊到新,不少社區故事都匯聚在這舊城新區,都不失為香港未來發展社區創意旅遊的好地方。而在推動社區旅遊的同時,更重要,就是如何平衡社區本身的需要。
筆者也記得去年聽了一個 TEDx的講座 ,提及疫情下如何重塑香港,裡面其中講者就提到「地方營造.連結人和社區」的理念,強調要連結到人和社區,才能夠有好的地方。而筆者也留意到今年11月的社企民間高峰會就會以「組合重塑 再生未來」為主題,雲集了超過60位來自十多個國家及地區的跨界別領袖分享,更有多場關於社區發展、社會創新設計的討論,以探討社會各界如何面對疫情挑戰及作出轉變。
其實,要發展社區旅遊,就需要建構一個內外兼備的健康社區,這除了需要政府支持之餘,多方面的協助也是十分重要,不論是社區組織、商界以至個人的參與,其實都可以讓我們身處的社區變得更美好。
Facebook Comments